中心官网  中心概况  实验队伍  实验教学  实验条件  实验管理  教学改革  实践创新  科学研究  实验图库  下载中心  互动平台 
 实验大纲 
 实验项目 
 实验课件 
 实验视频 
 实验课表 
 电子教案 

 
当前位置: 官网>>作物教学实验中心>>实验教学>>电子教案>>正文
作物育种学(I)2级
 

课程名称

作物育种学(I2

课程编号

101B2008

总计:24学时

讲课:24 学时

实验:  学时

实习: 学时

学 分

1.5

课程类别

必修课() 选修课( )

理论课() 实验课( )

任课教师

邢国芳

职称

副教授

授课对象

农学专业大三学生


教学目的和要求


就是使学生把育种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具体作物。本课程的根本任务,就是在研究和掌握作物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利用有关的种资资源。按照一定育种目标,采用适当的育种途径和方法,选育出适合某地生产发展需要的高产,优质,多抗的优良作物品种,为生产提供数量充足,质量保证成本低廉的生产用种。从而促进三高农业的发展。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基本掌握选育优良品种、繁育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为以后在农业生产中从事良种选育和良种繁育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板书、分组讨论

教学重点与难点

各种作物的主要育种方法

教学进程

第 次课

1

1

12

23

34

4

5

6

7

7

8

9

910

10

11

12


教学内容

绪论

第一章   小麦育种-国内外小麦育种概况

小麦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小麦育种目标及主要性状的遗传与选育

小麦育种实验技术

第二章   玉米育种- 国内外玉米育种现状

玉米育种目标及主要性状遗传选择

玉米种质资源研究及应用

玉米主要育种途径及方法

第三章   棉花育种-我国棉花育种的概况

棉花育种的种质资源及利用

棉花主要性状的遗传特点

棉花遗传育种方法

第四章-大豆育种-国内外大豆育种概况

大豆育种主要目标及主要性状的遗传

大豆种质资源及主要育种方法
















学时

0.5

0.5

2

2

1.5

1

2

1.5

2

1

2

1

2

1

2

2

备注

0.5学时

6学时




6.5学时




6学时




5学时


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

作物育种学,席章营、陈景堂、李卫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143

参考资料:

1、 作物育种学(第一版),孙其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作物育种学总论,张天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 作物育种学各论第二版,盖钧镒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4、 Chahal G.S. and Gosal S.S. 2002, 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 of Plant   Breeding. Pangbourne: Alpha Science International Ltd.















教案(章节备课

章 节

绪论

周次

1

课时数

0.5

教学目的

和要求

通过课堂教授使学生了解作物育种学的任务、内容和性质;掌握品种的概念、主要特性及其作用;了解国内外作物育种的成就。


重 点

难 点

本章重点:作物育种学的性质、任务和主要内容以及作物育种学的技术特点。

本章难点:品种的概念、主要特性及其作用;


教学进程

(含章节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作物育种学的性质和任务(5分钟)

作物育种学的特点和主要内容(5分钟)

作物育种学的发展与分子育种的兴起(5分钟)

作物品种的概念和特点(5分钟)

遗传改良在作物生产发展中的作用(5分钟)

近代育种的成就、作物育种工作的展望。(5分钟)


(可续页)

备注:




板书


幻灯演示



本章思考题


品种的概念,品种更新换代的影响因素;


主要

参考资料

作物育种学(第一版),孙其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作物育种学总论,张天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作物育种学,席章营、陈景堂、李卫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143


课后反思







教案(章节备课)

学时6

章 节

第一章 小麦育种

教学目的

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小麦的生物学特点,熟悉小麦的植物学分类、特点以及其育种目标,认识小麦不同生态区的主要育种目标。明确小麦主要目标性状的遗传特点及其选育方法,掌握小麦育种途径的技术方法。


重 点

难 点

(一) 小麦各个种的特点

(二) 小麦主要目标性状遗传与选育

(三) 小麦育种的方法


教学进程

(含章节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第一节 国内外小麦育种概况(0.5学时)

(一) 国外小麦生产

品种,40%-55%,高产、半矮杆

(二) 国内小麦生产

播种面积下降,产量上升。645-5064千克/公顷

板书


第二节 小麦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2学时)

(一)小麦种质资源

.小麦的植物学分类

禾本科禾亚科早熟禾系小麦族的小麦亚族。

小麦属、山羊草属、黑麦属、鹅观草属、冰草属、偃麦草属、大麦属、簇毛麦属、大麦属等。

.小麦各“种”的特点及进化

AA, AABB, AAGG,   AABBDD, AAAAGG

() 国外小麦品种资源

1.亚洲西南部地区

2.印度斯坦地区

3.日本和朝鲜

4.非洲东南部及南部地区

5.地中海沿岸地带

6.北欧、西欧和东欧地区

7.前苏联

8.北美洲

9.南美洲

   10.澳大利亚

().中国小麦品种的特点及利用

1.早熟性

2.多花多粒性

3.其他特异性状

()小麦品种演变历程与原因




第三节 小麦育种目标及主要目标性状的遗传与选育(2学时)

(一) 产量性状

矮杆,

分蘖,播期、播量、水分等有关。

产量构成因子,穗粒数、千粒重、穗长、每穗小穗数、生物学产量、经济系数等


(二) 品质性状

营养品质,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成

加工品质,磨粉品质和食品加工品质

(三) 抗病虫性状

小麦锈病抗性

小麦白粉病抗性

小麦赤霉素抗性

小麦抗虫性

(四) 耐逆性状

抗寒性

耐热性

抗旱性

耐湿性

抗穗发芽

第四节 小麦育种试验技术 (1.5学时)


(一) 系统育种

一穗法,一株传

优中选优,明确选择标准,尽早入手。

(二) 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

1)亲本材料分类

2)确定杂交模式

3)杂种后代处理

.杂种优势利用

1CMS利用概况及存在问题

2)太谷核不育小麦的遗传特点及利用

3CHA小麦的选育

.远缘杂交

1)小麦属内种间杂交

2)属间杂交---异源多倍体、异附加系、异代换系与易位系的选育

(三) 诱变育种

类型

1. 株高突变

2. 熟期突变

3. 品质突变







































4. 抗病突变

5. 粒重突变

6. 种皮颜色突变

7. 育性突变

(四) 单倍体育种

1. 花药培养法

2. 球茎大麦法

3. 玉米杂交法

优点

1) 诱导效率高

2) 不产生白化苗

3) 单倍体遗传稳定性高


本章思考题

1. 我国小麦种资资源的特点?

2. 小麦产量育种的发展方向?

3. 简述小麦近缘物种中有利基因导入普通小麦的方法

4. 如何根据我国黄淮麦区气候特点和生态特征确定其育种目标。

5.小麦品质育种中如何选用适当的测试方法?

6.简述杂交小麦育种中不育系和恢复系应具备哪些特点?





主要

参考资料

作物育种学,席章营、陈景堂、李卫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143

作物育种学(第一版),孙其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作物育种学各论第二版,盖钧镒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备注



教案续页

章节

第一章 玉米育种


周次

1

课时数

1.5


教学目的

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玉米育种的历史及现状,特别是美国玉米品种与国内品种的差异。


重 点

难 点

重点:机械化作业对玉米育种目标的要求

难点:国外玉米育种所经历的几个阶段及影响因素



教学进程

(含章节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导论:(0.5学时)

(一)异花授粉作物花器构造特点

1、雌雄异株:雌花和雄花分别生长在不同的植株上,如大麻、菠菜等;

2、雌雄同株异花:雌花和雄花分别着生在同一植株的不同部位,如玉米、黄   瓜;

3、雌雄同花,但自交不亲和:如甘薯、白菜、向日葵等。

(二)异花授粉作物的传粉特点

异花授粉作物的传粉主要途径:

   1、靠风传粉

   2、靠昆虫传粉

在异花授粉作物中,以雌雄异株的自然异交率为最高,达100%,玉米的自然异交率在96% 左右。总的说来,这类作物的自然异交率在50-100%之间。

(三)异花授粉作物的遗传特点

1、异质性:由于异交率极高,个体的遗传组成具有高度的杂合性,群体内个体间的基因型具有高度的异质性;

2、分离不稳定:单个个体的后代分离大;

3、自交显著退化:自交衰退严重。

(四)异花授粉作物的基因型

1、开放授粉条件下:品种群体的基因型是高度杂合的,群体内个体间的基因型是异质的,因此,它们的表现型是多种多样的,且基因型和表现型不一致;   2、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将保持遗传平衡状态。

(五)异花授粉作物的遗传育种特点

1、在开放授粉品种群体中挑选优良个体以改良群体,其效果有限;

2、选育自交系,组配自交系间杂交种;

3、在良种繁育时,要严格防杂保纯




教学进程

(含章节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第一节 国内外玉米育种概况(1.0学时)

(一)为人类进步作出巨大贡献

1、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

2、推动了饲料工业和养殖业的发展

3、促成种子行业的兴起

4、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

(二)为遗传学研究提供了好的材料

110个连锁群已定位170多个基因。

21983,美国遗传学家巴巴拉.麦克林托克(BMcClintock)由于四十年前在玉米上发现的转座子,被授予诺贝尔医学奖

3A-B染色体及其易位体系

4、玉米雄性不育的细胞质遗传

(三)为作物育种摸索出一系列方法

1、人工选择最杰出的作物

2、杂交育种的开拓者(1850年)

3、开杂种优势利用之先河

1 19世纪末品种间杂交种的选育;

2 1907年自交系的选育;

3 1935年生产上推广双交种;

4 1960年主推单交种;

5)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三系制种

4、轮回选择之先锋

5、群体基因库的建立

(四)我国玉米种植概况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约3亿亩,总产1.18亿吨。面积和产量分别占粮食作物的22%和25%。种植面积与总产均仅次于水稻和小麦,居粮食作物第三位。在世界上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与总产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

(五) 美国玉米育种进展

分子育种,抗玉米螟、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玉米

第二节 玉米育种目标及主要性状选择(2学时)

(一)生产需求:

1. 粮食安全需求

2. 畜牧业需求

3. 工业需求

4. 食品业需求

5. 医药需求

(二)育种的具体目标























1. 高产、优质、多抗普通玉米杂交种的选育

耐密、高产;多抗稳产;生育期适宜;品质优良;自交系自身产量高

2. 特用玉米杂交种的选育

蛋白玉米;高油玉米;甜玉米、糯玉米,爆裂玉米饲用玉米

(四) 农艺性状的遗传

1. 产量性状的遗传

单株果穗数;穗行数;行粒数;粒重;

2. 植株性状的遗传

株高,果穗分枝

(五) 籽粒性状的遗传

1. 籽粒类型

糯质玉米;甜质玉米;粉质玉米

2. 籽粒色泽

果皮、糊粉层和淀粉层

3. 籽粒其他品质性状

赖氨酸含量;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

(六) 抗病性遗传

1. 对小斑病的遗传

2. 大斑病的遗传

第三节 玉米种质资源研究及应用 (1.5学时)

(一) 玉米分类

1. 摩擦禾属(起源于美洲)、薏苡属(起源于亚洲)、三裂颖禾属(起源于亚洲)、流苏果属(起源于亚洲)、多裔草属(起源于亚洲)、硬颖草属(起源于亚洲)、玉米属(起源于美洲)玉米属包括5个种:栽培玉米 、墨西哥野生玉米 、小颖玉米 、繁茂玉米 、多年生玉米、二倍体多年生玉米

2. 栽培玉米亚种分为9种类型。 在现代栽培玉米中,通过长期的进化和选择,形成了硬粒、马齿、半马齿、糯质、甜质、粉质、甜粉、爆裂和有稃9个亚种或类型(依据玉米籽粒形状、胚乳淀粉的含量与品质,籽粒有无稃壳等性状)。

(二) 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

1. 玉米种质资源的类型

1)地方品种

2)自交系间杂交种  

从自交系杂交种中选育新自交系,是一条有效而便捷的途径

3)热带亚热带种质  

与温带种质组配常表现较强的杂种优势。


4、野生资源


2.

(三) 1.



4) 野生资源

3. 玉米种质资源的利用

1) 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基础狭窄

2) 育成自交系的种质特点

3) 拓宽种质资源培育自交系

4) 拓展玉米种质的途径

l 近缘属种利用

l 加强种质基础研究工作

l 发掘各类种质资源

l 加强群体改良的研究

第五节 玉米的主要育种途径和方法 (2学时)

(一)自交系及其杂交种的选育

1. 优良自交系应具备的条件

1) 农艺性状好

2) 配合力高

3) 产量高

4) 纯合度高

2. 自交系的选育与改良

1)选育自交系的原始材料

1类 地方品种

一环系:从品种群体或品种间杂种品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2类 杂种品种

二环系:从自交系间杂种品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3类 综合品种和人工合成群体(包括轮回选择的改良群体)。

2)自交系的选育方法

系谱法和配合力测试相结合。

A.人工套袋自交技术

B.自交系农艺性状的选择

农艺性状: 植株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抗逆性状、生育期及其它综合性状等。

C.配合力的测定

1)测定时期

①早代测定: S1S2

②中代测定: S3S4

③晚代测定: S5S6

2) 测验种的选择

①普通品种、品种间杂交种及综合种:测被测系GCA

②纯系(自交系)、单交种:测被测系 GCASCA

③中间型材料:配合力及与被测系的亲缘关系。

一般在早代测定时为了减少测交工作量,常采用品种或杂交种作测验种以测定一般配合力;晚代测定采用几个骨干自交系可同时测定新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使配合力测定与杂交组合选配相结合,这样在测交过程中发现的优良高产组合,便可立即投入繁殖和制种,以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



3)自交系间杂交种的选育

A. 单交种(single cross hybrid A×BA / B

B. 三交种(three way cross hybrid) (A×B)×CA / B // C

C. 双交种(double cross hybrid) (A×B)×(C×D)或A / B // C / D

D .综合杂交种(

目前玉米生产上主要是自交系间杂交种,并且以单交种为主,因此世界各国玉米育种工作的重点是选育单交种。

(二)配合力及其测定

利用自交系组配成具有最大配合力的优势杂交种,叫配合力育种。

配合力(combining  ability):

亲本对杂种后代某个性状产生的影响。

又称组合力,是衡量亲本系在其所配的F1中某性状(如产量)的好坏或强弱的指标。

一般配合力(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 简称GCA

特殊配合力(specific combining ability, 简称SCA

(二) 玉米杂交种的组配

配亲本要注意亲本配合力和农艺性状的选择,不可偏废。

选配亲本同时要注意""""两个方面,具体来说应掌握如下四条原则:

1. 配合力高

2. 亲缘关系较远

3. 性状良好并互补

4. 亲本自身产量高,两亲本花期相近

本章思考题



1、 异花授粉作物的遗传育种特点。

2、 世界玉米育种经历了那几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3、 现阶段玉米育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4、 玉米主要性状的遗传特点对确定育种目标有何指导意义?

5、 如何测定自交系的配合力?测定自交系配合力应考虑哪些问题?

6、 试述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对现代玉米育种的指导意义?

7、 玉米有哪些主要病害?如何选育抗病玉米杂交种?



主要

参考资料

作物育种学(第一版),孙其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作物育种学总论,张天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作物育种学,席章营、陈景堂、李卫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143



课后反思








教案(章节备课)

学时  6

章 节

第三章 棉花育种

教学目的

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常异花授粉作物——棉花的生物学特点,熟悉中国棉属的生态特点及其育种目标,认识棉花的株型、叶型、铃型等形态特征和花器构造。明确主要目标性状的遗传特点,掌握各种棉花育种途径的技术方法,了解棉花良种繁育体制及原种生产程序。

重 点

难 点

(一)常异花授粉作物——棉花的生物学特性与育种特点

(二)二倍体棉种和异源四倍体棉种的形成与进化

(三)主要育种目标性状的遗传特点

(四)高产、优质、早熟、多抗四项育种指标性状的相关性

(五)棉花的品系间互交育种法、修饰性回交法、聚合回交法的具体途径

(六)染色体工程育种程序

(七)克服种间远缘杂交困难的方法

(八)控制腺体性状的基因和育种特点

(九)转基因抗虫棉的遗传与育种方法

(十)棉花品种保持纯度、提高种性的良种繁育体制


教学进程

(含章节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第一节 棉花育种概况 1学时)

(一) 棉花的生物学特性与品种类型

(二)我国棉花育种的概况

(三)棉花的育种方法及成果

(四)我国棉花生产及育种工作的进展

1.我国自育棉花品种改良过程

2.五大棉区

3.棉花品种改良的成就

4.当前棉花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棉花育种的种质资源及利用 (2学时)

(一) 概述

包括地方品种、栽培品种、育种品系和遗传材料、引进的品种和品系、野生资源等。

(二) 分类

锦葵科棉属(39种)

(三) 棉属的栽培种及其特征

4个栽培种,非洲棉和亚洲棉(二倍体);陆地棉和海岛棉(四倍体)

(四)种质资源的利用价值

(五)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及育种利用研究




第三节   棉花主要性状的遗传(1学时)

(一)产量性状

皮棉产量构成因素:单位面积的铃数,单铃重、衣分。

(二) 早熟性

发芽速度、初花期、开花速度、脱落率、棉铃成熟速度等

(三)纤维品质

长度、成熟度、转曲、强度与强力、细度、伸长度

(四) 种子品质性状

棉酚含量

第四节   棉花主要育种方法(2学时)

(一)产量育种

1.概述

2. 与棉花产量有关的性状

3.产量育种的生理学和遗传学基础

4.提高产量的技术途径

(二)棉花纤维品质育种

1.概述

2.纤维品质的性状

3.纤维品质的现状与改良

4纤维品质育种方法

(三)低酚棉育种

1.低酚棉的概念及意义

2.腺体的形态学和生物化学

3.腺体的密度和棉酚含量的关系

4.腺体性状遗传

5.显性低酚棉种质资源的利用前景

6.低酚棉利用技术

7.低酚棉研究和利用展望

(四)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育种

(五)抗虫育种

1.概述

2.棉花抗虫机制

3.棉花抗虫育种

4.转基因抗虫棉的育种

5.转基因抗虫棉的的存在问题

(六)、短季棉育种

1.短季棉在棉花生产中的作用与地位

1)短季棉的涵义

2)短季棉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2.早熟性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其测定方法

3.短季棉的育种技术

(七)高薪技术育种


本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常异花授粉作物、剩余变异、衣分、衣指、籽指、纤维长度、细度等有关概念

2.棉花的生物学特点有哪些?

3.棉花上的育种方法有哪些?

4.棉属野生种有哪些利用价值?

5.棉花构成产量的因素及其提高产量的育种方法有哪些?

6.棉纤维品质指标及其育种方法有哪些?

7.棉花远缘杂交的障碍及其克服方法有哪些?

8.棉花品种退化的原因是什么?

9.写出品系间互交法的技术途径

10写出.修饰性回交法的技术途径

11写出.聚合回交法的技术途径

12.良种繁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3.良种繁育的技术有哪些?


主要

参考资料

《棉花育种学》 潘家驹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

《棉花种子学》 董合忠等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4

《中国棉花抗虫育种》   黄骏麟主编 江苏科学出版社   ( 2002

《棉花形态学》 李正理主编 科学出版社 ( 1979

备注



教案(章节备课)

学时 5

章 节

第四章 大豆育种

教学目的

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大豆育种的进展及成就,掌握大豆育种目标及主要性状的遗传特点,学会大豆杂交育种的方法。

重 点

难 点

大豆主要性状的遗传;

大豆育种方法

教学进程

(含章节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

第一节 国内外大豆育种概况 (1学时)

(一) 我国大豆生产现状

1. 半个世纪以来大豆生产发展相对滞后

滞后于其他农作物

滞后于新型的大豆主产国家

滞后于大豆产品消费增长

2. 存在问题

种植大豆的经济效益有待提高

单产较低,总产量不能满足国内需求

大豆科技投入不足,科技队伍需要加强。

(二) 我国大豆育种成就

六五、七五,高产稳产、优质;九五,十五,大豆分子育种


第二节 大豆育种主要目标及主要性状的遗传(2学时)

(一) 大豆的起源与进化

1. 起源

中国,黄河中下游起源

2. 进化

野生:小粒、小叶、易炸荚,蔓生,无限结荚,蛋白含量高

栽培:大粒、大叶、秆粗、直立、主茎发达,有限结荚,油份含量高


(二)大豆的分类

大豆属豆科,蝶形花亚科,大豆属。大豆属现分为2个亚属,Glycine 亚属和Soja亚属,共24个种。Glycine   亚属内22个种为多年生野生种,与栽培大豆在亲缘关系上较远;Soja亚属内有两个种:G.Soja一年生野生大豆和G.max一年生栽培大豆







(三)大豆的生态类型

1. 生育期

3个大区:北方春作大豆区、黄淮海流域夏作大豆区、南方多作大豆区

10个亚区:-1东北春豆品种生态亚区

-2、华北春豆品种生态高原亚区

-3西北春豆品种生态亚区

-1海汾流域春夏豆品种生态亚区

-2黄淮流域春夏豆品种生态亚区

Ⅲ长江中下游二熟制春夏作大豆品种生态区

-1中南东部春夏秋豆品种生态亚区

-2 中南西部春夏秋豆品种生态亚区

Ⅴ西南高原二熟制春夏作大豆品种生态区

Ⅵ华南热带多熟制四季大豆品种生态区

2. 大豆结荚习性

1)有限结荚习性

2)无限结荚习性:

(3) 亚有限结荚习性

(四)大豆的育种目标

1.   北方春大豆区: 东三省,内蒙古,河北与山西北部及西北各省北部

适时早熟;产量高、稳产;品质好;抗病虫;适于机械化作业

2.   北方夏大豆区:河南、安徽、山东

熟期适中,产量300kg/亩,品质,抗性,适于机械化收获

3.   南方大豆区:长江流域及其的南地区,包括:江苏、湖北、湖南、四川、江西、浙江等

本地区主要育种目标:本区际部分地区种植以大粒品种外销出口外,大部分用做豆制品加工的大豆要求蛋白质含量要高。

(四) 大豆主要性状的遗传

1. 质量性状

花色;茸毛色

茸毛有无;荚熟色

叶形遗传;落叶型

结荚习性;花序长短;炸荚性

雄性不育;灰斑病;霜霉病;花叶病毒;大豆孢囊线虫

2. 数量性状:

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





第三节 大豆种质资源及主要育种方法(2学时)

(一)大豆种质资源

1.中国东北地区 大豆多是窄长叶、四粒荚、株型好,多为亚有限或无限结荚习性,主茎发达,高而不倒状,不裂荚,百粒重1821g,油分含量高,种粒外观品质好,适于大面积及机械化栽培管理,丰产的遗传基因较丰富,美国北半部大豆品种其血缘的95%来自我国东北的6个品种。另外还有些材料:抗食心虫、抗干旱、抗盐碱、抗病等。

2.中国陕西、山西中部北部地区:小粒黑豆、褐豆及黄豆,分枝多,生长势强,是抗旱、耐瘠薄、抗逆性强的重要种质资源。

3. 中国长江流域及其的南地区:各种生育期类型都有、种粒大小差异较大,蛋白质含量高,有限结荚习性资源多,杆强、荚密高产,抗真菌病性强。

4. 中国黄淮平原地区:适应春后晚播、早熟,旱涝不稳,抗包囊线虫、抗华叶病毒病,以及丰产株型方面有丰富的地方种质资源。

5. 日本、朝鲜、韩国: 在高蛋白、大粒性、多荚丰产性,抗倒伏方面较突出,日东北海道的早熟大豆是宝贵的早熟源。

6. 美国 繁茂抗倒,丰产性好、光合效能高。油分高,适于机械化栽培,抗特定病虫的优良种质资源。

7. 北欧与加拿大:早熟性,耐低温性,弱短光性是突出的材料资源。

(二) 大豆的主要育种方法

(三)

本章思考题


主要

参考资料


备注



关闭窗口
完美体育(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植物生产类教学实验中心 2013 版权所有

地址:山西省太谷县山西农业大学   电话:0354-6288344   邮编:030801